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雨落长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要说话,院外传来叩门声并伴着女人的呼唤:“王先生,在家吗,在就吱应一声。”

    王山洛已经辨认出了来者的声音,正是邻居的妇人,娘家姓刘,嫁给了住在自家小院左邻的赵旭为妻,邻里都唤她“赵家娘子”。从小没有母亲的金刚奴很是喜欢这个热心慈祥的妇人,亲切地叫她“刘大娘”。

    “我在呢,赵家娘子,门没关你进来吧。”王山洛高声答道。

    “哎,那我进来了”,院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撑着浅黄油纸小伞,头戴一只银钗,穿着浅绿色襦裙的妇人趿拉着一双木屐走了进来。这妇人看起来约么三十许,身材略有发福,姿容算得中上,眼角已经有了些鱼尾纹,唇角小小的一颗发财痣让她多了几分妩媚,一进院门刘氏就说道:“王先生,我听我家二郎说你今日向学社告了假,我就知道你家金刚奴又病了,怎样,哥儿的身子好些了吗?”

    “已经有些起色了,劳赵家娘子挂念了。”王山洛走出屋子客气道。

    “天色不早了,你们爷俩定是还未用晚饭,既然哥儿的身子好些了就来我家吃吧。我那大郎本来捎信说今日回家吃晚饭,谁知上官又吩咐他去做差事,反正是多做了吃食,吃不完也是糟蹋了。”刘氏热情邀请道。

    王山洛在所居的永平坊里的蒙学做教习先生,平日一边教书授课一边拉扯着儿子,他一个人总是力有不逮,多亏邻居赵刘氏是个热心肠的人,见金刚奴乖巧可怜,心里喜欢这孩子,便经常帮衬一二,他本不想欠人情,有时却实在无可奈何,现下就想拒绝刘氏,刚要婉言拒绝,便传来金刚奴的声音:“阿爷,我们就去刘大娘家吃吧!”,金刚奴听到他的刘大娘的声音也走了出来,眼中露出祈盼的目光。

    “这……那便叨扰赵家娘子了。”看着金刚奴那消瘦稚嫩的小脸王山洛无奈地说。

    “可别让赵家的小混世魔王把我的金刚奴带坏了”王山洛暗自忖道。

    隔壁赵家也算是殷实人家,主人赵旭妻子刘氏,育有两子一女,赵大郎今年刚过二十,他资质不错,现在长安卫军中做事,年纪轻轻就升到了正八品上的宣节校尉,虽然是个微末小校,但是赵大郎年轻,加上赵旭在军中有点门路,还是大有前途的;赵小娘子年前刚刚嫁人:而赵二郎名叫赵成文,今年十岁,是坊里的孩子头儿,就在坊里蒙学开蒙。赵二郎比起他大哥就差多了,是贪玩厌学,不求上进,整日里爬高上低,打闹嬉戏,是被蒙学的先生们归为朽木的那种孩子。可是金刚奴却很喜欢赵二郎,他喜欢听赵二哥吹嘘自己的“英雄事迹”,喜欢听赵二哥说他打遍坊中无敌手的故事,喜欢逗弄赵二哥从鸟窝里掏来的小鸟。金刚奴羡慕赵二哥,赵二哥具备他所不具备的一切美好东西,每当金刚奴崇拜地看着他的赵二哥时,赵二郎也很沾沾自喜,他总是拍着自己的小胸脯说:“阿奴,等你好起来就跟着我混吧,有二哥我罩着你,在这坊里我赵二还没怕过谁。”而金刚奴则瞟了赵二一眼在暗中腹诽道:“赵二哥又吹牛,前天还因为玩火差点把房子点了而被赵大叔吊在房梁上打得嗷嗷叫呢!”

    赵二郎在王山洛眼中也是一块朽木,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王山洛是坚决不赞成宝贝儿子和赵二郎交往的,可是想着儿子兴致勃勃地对自己说赵二哥又如何如何时那高兴的样子,王山洛暗叹:就这样吧,还能怎样呢,阿奴高兴就好。

    王山洛拿过一件羊皮小袄给金刚奴披上,顺手熄灭炉火,左手撑起油纸伞,右手拉着金刚奴往隔壁赵家走去。

    (因为是本书唐风小说所以一人在此科普一下:唐朝时的称呼很混乱,子女私下称呼父亲为“爷”以及其衍生词如“爷爷”、“阿爷”,而“爹”与“爸”在唐时是非常小众的方言,没啥人说的,所以文中王山洛与金刚奴为父子关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哥”,既可以用来称呼父亲也可以用来称呼兄长。当时称呼母亲为“娘娘”或“阿娘”,“娘娘”到了宋朝才用作后妃品秩的后缀如“皇后娘娘”、“贵妃娘娘”。“大人”在唐朝只用于在正式场合称呼直系长辈如父母、祖父母、岳父母等如“父亲大人”、“母亲大人”,而官员被老百姓称作大人始于宋元,盛行于明清。)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